近日,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名单,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入选。这条古老与现代并存的街道,用它的故事、味道和活力,征服了市民游客,也终从养在深闺到闻名天下。
有故事,市民游客感受城市底蕴
昙华林夜色
昙华林位于武昌老城区的东北部,在唐代宝历元年(825年)即初现雏形。这里是近代教育发源地、中国革命策源地、文化艺术时尚地,拥有多处百年历史建筑、16处街头博物馆,吸引了许多国内外游客来此探访。
昙华林曾是郡王府邸、军队营地、官府衙门、贡院书塾聚集地,是武昌文脉之源。清末以来,这里产生了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——中华大学,中国第一座新型公共图书馆——文华公书林,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——懿训女校等,也是华中师范大学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名校的源头,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发端地之一。
昙华林街区的百年老建筑翟雅阁已成为“武汉设计之都客厅”
在近代教育的滋养下,新文化思潮在这里萌芽。抗战期间,郭沫若、田汉、冼星海、张光年等众多文艺巨擘云集于此。如今,李三汉、秦岭、朱国栋等多位艺术家在这里开办工作室,中西交融的建筑风格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创作灵感。街区里的百年老建筑翟雅阁已成为“武汉设计之都客厅”,承担设计之都品牌发布、传播与交流的功能。由武昌区文化和旅游局、武昌区图书馆精心打造的首个武昌城市书房——云曰书馆在昙华林开放两年来,成为不少市民和游客“滋养心灵的文化补给站”。
有味道,小清新最爱文艺范儿
2015年,武昌区启动了昙华林3.7公顷范围的修建性规划建设。围绕“昙华·记忆”“昙华·味道”“昙华·客厅”“昙华·花园”“昙华·文脉”“昙华·剧场”“昙华·半山”“昙华·广场”等8大主题分区,重点布局建设城墙博物馆、艺术交流中心、非物质文化体验馆、文物修复体验园、昙华文创园、书文化体验区、昙华剧场等八大文化品类。2019年,昙华林人文小镇正式亮相,百年老建筑重焕新生,成为武汉文化新地标。2021年,昙华林被评为湖北省第一批省级旅游休闲街区。2023年,昙华林被武昌区评选为“武昌十景”之一,越来越多的市民和游客来这里漫游,感受古典、浪漫、文艺的城市气息。
昙华林人文小镇上,中西式建筑错落分布
近年来,昙华林举办了200余场节事活动,为游客呈上了武昌非遗音乐节、昙华林光影节、古城江南造物节等形式多样的“文化大餐”。漫步昙华林,街区业态丰富,地方特色浓郁,既有各种汉味小吃,也有小资情调的茶社、咖啡厅、非遗餐厅、国医养生馆。住宿类型多样,既有精品酒店,也有历史文化主题民宿。
昙华林彩色涂鸦墙吸引许多游客拍照纪念
为了留住老武昌的文脉记忆,昙华林正以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色,引领文艺新风潮,建设主客共享的休闲家园,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文艺爱好者、时尚达人、潮流人士、小资青年的青睐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昙华林游客量达360万人次;中秋国庆假期共迎来46.1万人次游玩,其中年轻游客占七成。
有活力,汇聚城市潮流玩法
今年,昙华林还掀起来“盖章游”热潮。年轻人来到昙华林,不再是停留在走马观花式游逛,而是能拿着集章本盖上城市文化印章,增加游玩体验感与仪式感。同时街区里不仅有扬子江、马应龙等老字号,也有小昙昙邮局、小隐集物、樱花情酥等新潮店铺,游客在逛街之余,还能将江城味道和记忆带回家。
游客在昙华林挑选心仪的册子进行“盖章游”
此外,街区配置有游客中心、旅游厕所、停车场、医疗卫生、标识系统、安全、监控、消防等完善配套设施,邮政、快递、解说、咨询、投诉等服务,应有尽有。
秉持“保护为主、修旧如旧、多维提升”的原则,昙华林三期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,未来市民和游客可爬到山巅参观武昌城史馆,或是乘坐观光小火车,体验穿梭在人文山色间的美感。
编辑:熊展平
原创文章,作者:nbdnews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nbdnews.cn/08/12/08/5673.html